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。在新鲜蔬菜和水果中,新生及代谢旺盛植物组织中维生素C含量高。叶菜比根茎类和瓜茄类含量高。水果以柑橘类含量较高,某些野果,如猕猴桃、刺梨、沙棘,维生素C含量非常丰富。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稳定,在热、碱、氧的环境中均不稳定;蔬菜烹调时可损失30%~50%。主要来源是新鲜蔬菜和水果,经常吃足够的蔬菜和水果,并注意合理烹调,一般不会缺乏。动物性食品仅肝脏和肾脏含有少量维生素C。
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、神经递质合成、类固醇化合物羟化、抗体生成,以及促进叶酸转变为有生理活性的四氢叶酸。维生素C可防治坏血病,保护细胞膜,治疗贫血,促进铁吸收,提高铁利用率。治疗巨幼细胞贫血时,除供给叶酸外,还应给予足够维生素C。维生素C能使体内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为还原型谷胱甘肽,避免重金属离子与体内含巯基的酶相结合,而使酶失去活性,使机体避免中毒。此外,维生素C还可以使有机药物或毒物发生羟化而起到解毒作用。维生素C可促进胆固醇排出,防止胆固醇在动脉内壁沉积,可使已沉积的粥样斑块溶解,防止动脉粥样硬化。维生素C的抗癌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,体内外试验均证明维生素C有阻断亚硝胺合成的作用;并能提高应激能力,预防感冒;用大剂量维生素C抢救急性型克山病,取得较好效果,表明维生素C有改善和保护心功能的作用。
维生素C使用范围越来越广,用量越来越大;过量滥用可能将维生素C的功变成过,如体内代谢过程中生成大量草酸,在肾脏易形成草酸盐结石。每天摄入10毫克维生素C,即可防治坏血病。考虑到维生素C可以增进健康,具有多种生理功能,而且极易遭受损失,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维生素C供给量:每天成人我国规定维生素C供给量为每天男性75毫克,女性70毫克。